close

IMG_2252.jpg  

2015/08/24購入,N.ampullaria var.spot 斑蘋果豬籠草,分佈於海拔0-2100m,,低地豬(Lowland)

是蘋果豬群裡屬於平價的豬仔,豬仔期特徵較不明顯,成熟期上蓋會變窄小,身型較圓滿,瓶上斑紋較深紅,上下二張對比之下就相當清楚,不過我比較期待長出一盤滿滿的蘋果

IMG_2245.jpg  

蘋果豬籠草是一種非常特別且分佈廣泛的豬籠草,其存在於婆羅洲(Borneo)、蘇門答臘(Sumatra)、泰國、西馬來西亞、新加坡、馬魯古群島(Kepulauan Maluku)、新幾內亞等地。在分類學中,通常認為蘋果豬籠草與同屬其他物種的近緣關係並不密切,而被視為豬籠草屬中的一個獨立的分支。拉丁文中的“ampulla”意為“燒瓶”。

蘋果豬籠草一般生長在海拔2100m以下潮濕陰涼的森林中。
在婆羅洲,蘋果豬籠草主要分佈在海拔0~1000米相對平坦的荒原森林(kerangas forest)、泥炭沼澤森林(peat swamp forest)和退化沼澤森林(degraded swamp forest)中。

在蘇門答臘島和西馬來西亞,蘋果豬籠草生長在海拔1100m以下的石楠林平坦地帶、巴丹疏林(“padang”在馬來語中表示“平原”)、貝魯卡(belukar,矮灌木林)、泥炭沼澤森林(peat swamp forest)、退化沼澤森林(degraded swamp forest)和浸水地區。
在新幾內亞,蘋果豬籠草主要生長在南洋杉森林中。在次生林、開放小型葉植被和沼澤濕地中也曾發現。

 IMG_2246.jpg 

蘋果豬籠草的莖呈淡棕色,可以攀爬到15米高的地方。葉片呈淺綠色,可長達25厘米,寬至6厘米。捕蟲籠結於不長於15厘米的籠蔓末端。

蘋果豬籠草水罐狀的捕蟲籠一般都很小, 很少超過10厘米高,7厘米寬。上位籠十分罕見,且其體型遠小於下位籠。捕蟲籠的顏色從淺綠色到深紅色都有;多數為中間型的。蘇門答臘島和西馬來西亞的蘋果豬籠草幾乎都是綠底紅斑或全綠色的,全紅的大多只存在於婆羅洲。在新幾內亞曾發現過大型蘋果豬籠草個體。

蘋果豬籠草的花屬於密集的圓錐花序。它是在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發現的唯一據有圓錐花序的植豬籠草屬物。在蘋果豬籠草幼年時期,全身披被著棕色的毛被。成株的毛被除花序部分外都很稀疏。

IMG_2247.jpg

食蟲性:

蘋果豬籠草已經基本擺脫了只能捕食動物的限制,而進化出了消化掉落到籠子中的枯葉的能力。而且這些葉片為它的生長提供了大部分的營養。由此看來,蘋果豬籠草已擁有部分的食腐性。
蘋果豬籠草已進化出了多種適應獲得落葉的特點:

(1)蘋果豬籠草是豬籠草屬中唯一在捕蟲籠中缺少“新月形”(lunate)細胞的。這些改變形態了的氣孔保衛細胞,被認為可讓葉片更容易的滑入籠中。
(2)不同於其他豬籠草,蘋果豬籠草的籠蓋較小,且是向外翻折的,有助於落葉直接落入籠中。
(3)蘋果豬籠草僅有少量在捕食昆蟲時起到重要作用的蜜腺,某些個體的籠蓋上甚至完全消失。
(4)與其他物種相比,蘋果豬籠草唇上的蜜腺也大量減少。
(5)在地面籠中,消化腺區幾乎延伸到了唇,而唇上只有少量或幾乎沒有蠟質區。蠟質區的作用是使昆蟲滑落入籠中的消化液裡。
(6)在豬籠草屬中,蘋果豬籠草具有十分罕見的地下莖,讓捕蟲籠可以如同地毯一般覆蓋住地表,擴大了接住落葉的區域範圍。
(7)因為落葉中的營養素是緩慢分解釋放出來的,所以蘋果豬籠草的捕蟲籠可以維持長時間而不枯萎。
(8)一些豬籠草共生生物(Nepenthes infauna),如孑孓,能夠促進落葉的分解,幫助落葉中氮轉化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銨離子形式。一些分解。

IMG_2249.jpg

落葉的細菌也可以幫助氮素的轉化。
實驗表面,在噴施了氮15的森林樹冠下,可獲得落葉的蘋果豬籠草,其葉內氮15的豐度要遠低於沒有落葉供給的同類。然而,前者總體的氮濃度卻高於生長於空曠地帶的後者。據估算,生長於森林樹冠下的蘋果豬籠草,其葉內有35.7%(±0.1%)的氮素來自落葉。

IMG_2251.jpg

中文學名:蘋果豬籠草
拉丁名:Nepenthes ampullaria
原產地:婆羅洲、蘇門答臘、泰國、西馬來西亞、新加坡、馬魯古群島、新幾內亞
培育基質:泥炭、水苔、珍珠岩等
生存溫度:5-33℃
適宜溫度:日21-27℃,夜10-16℃
濕度:50%-95%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mpullaria 蘋果 豬籠草
    全站熱搜

    Power 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